数据显示,阿根廷7月物价涨幅最大的是酒店和餐饮业,较6月环比上涨6.5%,涨幅最小的为服饰鞋帽,较6月环比上涨1.6%。(总台记者 宫祥诚)
据报道,在截至7月末的无记名投票中,原告团体中超过75%的人同意了强生的65亿美元赔偿提议。对此,强生公司表示,由于投票结果尚未最终确定,无法发表评论。据悉,为了解决诉讼问题,强生公司此前成立新的子公司,通过申请破产保护,迫使所有原告达成和解,而无需强生公司本身申请破产。但该公司需要获得75%原告的投票支持,才能请求破产法官对所有原告强制执行和解协议。强生此前已经两次被新泽西州的一家联邦上诉法院驳回破产申请。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据每日经济新闻4月13日报道,11日,泉为科技(SZ300716,股价16.66元,市值26.66亿元)公告控股子公司收到项目《入围通知书》,金额高达50亿元,约为公司2022年全年营收的4倍。该项目招标人云生智慧能源(600869)(云南)有限公司穿透后的股东为“国家电力公司”,但2022年9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曾刊发公告,国家电力公司自2003年6月30日起再无任何投资、经营等行为,国家电力公司印章未对外进行注册使用。笔者也从国资委网站查询了解到,该招标人及其上级股东单位均无查询结果。
“假央企”问题由来已久。2021年10月,26家央企相继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家假冒国企名单;2021年和2022年,国资委对“假央企”和“伪国企”分两批进行集中公示,共曝光528家“李鬼”;2022年11月,国资委官网上线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所属企业基本信息查询服务。国资委和央企主动打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假央企”问题仍然没有禁绝。
“假央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造假者披着“央企”外衣,游走于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之间,套取各方资源为己所用,自己不用承担经营风险而潜在收益巨大。但假的真不了,一旦项目无法推进,由此造成的风险难以估量,非法集资可能导致民众财产损失,企业大量投入之后可能血本无归,这些风险甚至可能传导至资本市场,扰乱金融秩序。
要打击“假央企”,除了企业主动曝光,上市公司等有规范治理能力的企业也应当加强信息核查,这些作假的企业有许多共同点,比如成立时间比较短,股东变动频繁,关联风险多,在国资委系统查询不到等。央企打假很积极,但一些地方大型国企和知名的民营企业,同样也有被假冒的风险。要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源头着手。从目前公开信息看,这些“假央企”的手法谈不上高明,他们都是通过伪造营业执照、印章和法定代表人签名等工商登记资料,成为“央企子公司”。在成为“子公司”后,造假者以此为起点再新设子公司,并形成更为庞大的网络。
确保工商资料真实准确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责任所在。一方面,针对央企、国企或知名民营企业子公司注册,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资料的真实性审核,必要时通过电话、函件等方式向其直接确认;二是加强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运用,通过多维数据交叉识别异常行为,提升审核的有效性宜昌股票配资,对于“假央企”在不同地区注册的问题,要打通各地方的数据壁垒,堵死造假者流窜“碰运气”的空间;三是,针对网络已经曝光的造假行为,工商部门应及时跟进,对相关公司予以警示,或是吊销执照等,将特定人员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四是要加大处罚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与公安部门配合,对利用“假央企”身份进行经济活动的,要从经济犯罪的角度予以严厉打击。